新闻动态
首页 > 展会动态 > “双循环”之下,进博会“红利”将越来越大 ——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刚

“双循环”之下,进博会“红利”将越来越大 ——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刚

2020-10-30

       为新产品、新技术开辟中国市场提供绿色通道,为展期内展品销售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助力进博会“越办越好”之际,记者日前了解到,进博会组委会有关成员单位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更高水平、更深领域的制度创新。一系列进博会相关政策措施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进博会与“双循环”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刚。

       “今年的政策跟往年有三个方面不太一样。”王志刚表示,首先是政策力度更大,比如,今年除了保持原有的免关税之外,把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从原来应征税额的70%变成全部免掉。其次是在清单管理上,在延续以前正面清单的基础上,保留灵活性,“清单上,你会看到今年分成6大类商品,这给参展企业提供更多方便,操作起来会更加灵活。”王志刚表示,第三是在让政策力度更大、范围更广之际,也开始让政策“固化”下来,原来政策可能每一年都会有所调整,调整如果是太频繁,会让企业感觉一些不确定性,或者预期可能不够稳定,所以今后要让政策常态化。“稳定有一个好处,可以稳定各方面的预期,企业对未来就比较有信心,而且会减少外部的一些波动和影响。”

       王志刚强调:“我们今年这个政策就是对中国的这种除了进口的扩大,还有我们进口结构的优化,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一个示范的带动作用。”

       在谈及进博会和“双循环”的关系时,王志刚表示,在进博会上,会有很多企业来参展,一方面通过参展企业带来的进口产品,会补足国内供给体系的一些短板;另一方面,我们也为国外企业出口提供了一种新的机会,“同时还提供了优惠政策,给他们免税或者减税,对国外的外部企业来说,他们也减少了成本。”

       “对国内的企业来说,通过进口新的高技术密集型或者资本密集型产品,可以更好地去进行新一轮生产,这种生产的扩大可以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产品,这也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可以出口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王志刚表示,我们通过进博会这样一个渠道,引入国外企业和产品,可以弥补国内的供给体系里的短板,能够更好地去畅通“内循环”。

       同样的,“在进博会平台上,通过进口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就能在国际上“外循环”里面,也起到了一定的这种示范,还有拉动的作用。”他表示,强调“双循环”,其实就是通过进博会“进口”这个环节,让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的话‘双循环’就是畅通的。”

       比如说医疗设备的进口,可以给国内的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这也体现了人民健康高于一切的理念,也是满足了老百姓更高端的这种医疗消费需求,还可以带动国内消费市场产品和产业的繁荣。“再比如,高端消费品的引入,可以让高收入阶层不至于到海外去购物,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吸引一部分消费者直接在本地购买海外产品,这就是“双循环”的一个体现。”王志刚表示。

       从另一层面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通过进博会这个平台来到中国,进而落户到长三角等区域,进博会的“溢出效应”逐渐显现。

       在王志刚看来,由于长三角区域经济比较发达、居民收入比较高、购买力比较强、消费市场也比较繁荣,国外的产品放在长三角区域,就比较容易启动这一区域的消费,“而且消费的循环一旦启动之后,会有领头羊效应,长三角区域的消费启动会带动相关的跟长三角有贸易往来的其他省份的发展,其实也是一种‘双循环’的表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落户在长三角,就会切身体会到长三角区域的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以及营商环境优势,就能够对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有直接的体现。王志刚表示,“进博会其实也是展示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的一种对外窗口,让海外企业看到我们对营商环境的打造,从而吸引更多的海外企业来到这里,进而带动其他省份的这种发展,这是一种连带的效应,其实就是一个领头羊来带动的作用。 ”

版权所有 2018 湘ICP备8888888